“不忘初心,初心就是要把祖国建设好。”1981年,赵新民刚从国外归来就临危受命,接任电测教研室主任。他开始从事微计算机仪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给研究生开设“微计算机的原理及设计”的全英文课程,并且给业内同行开设讲座,编写教材专著,以微计算机仪器为核心培养研究生。 面对新局面,赵新民带领电测专业全体教师迎难而上,仅用5年时间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85年前,他带领的教研室出版了覆盖本专业的6本教材,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5项,并为之后申请博士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赵新民带头创建了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博士点,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之一。作为博士生导师13年,他为我国精密电磁测量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不少学生已成为知名学者,高新技术企业家或行业高管,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贡献。在赵新民看来,这是他最欣慰的事。 “当时哈工大老师治学十分严谨,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考试严格。学生也十分用功学习,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之事很少见。当时的考试很有特点,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闻所未闻。”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赵新民回忆,“大一到大三的3门主课是电工基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每门课都要学3个学期,考试都是口试,授课老师是俞大光,王光远和童秉纲。” “他们治学之严谨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被称作“铁将军”的俞大光教授的课让他“最难忘”。赵新民大学期间唯一一个“3分”就是俞大光给的。 1954年春季学期的一次口试后,俞大光在进行复验时问赵新民,“你那些公式符号上面都打一个点是什么意思 ”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我当时太紧张,一时竟回答不出。”几十年后,赵新民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俞老师翻了翻我的记分册一看成绩均好,因此给我打了一个3分。
[经济新闻]
这是我上大学得的唯一一个3分,终生难忘。” 这个3分一直鞭策着赵新民,让他一生都在践行和传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成为教师后,赵新民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的哈工大1960级校友刘庆贵在回忆大学生涯时说,“特别令我难忘的是赵新民老师上的‘精密测量’课,他十分注意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带我们做实验时非常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有一次,赵老师在我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表格中给我补齐小数点后面的‘0’,这件事使我至今不忘。”赵新民认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们哈工大毕业生工作以后表现都很好,这是社会公认的,我们在工作中有一种拼搏精神,能努力工作并持之以恒;有一种团队精神,能够与别人团结协作。这是我们哈工大的良好学风培养出来的,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毕业生都能保持下去。” “赵老师是‘62’的旗帜!”62专业原教研室主任于国庆曾这样评价赵新民。“先生的治学之道,为人之道不仅深深影响他的弟子,也深深影响教研室的所有后辈。”曾任哈工大副校长,电气学院院长的徐殿国说,“62专业所有后辈都会学习先生的精神,为母校,为电测专业的春华秋实贡献聪明才智。”
1f
发表评论